看似无关的“夜半鼾声”与“沉默杀手”
许多人认为,高血压是悄无声息的“血管压力危机”,而打呼噜(打鼾)只是睡眠中的小毛病。但医学研究发现,这两者可能暗中联手,形成恶性循环,对健康造成双重打击。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(OSA)患者中,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%以上,需引起警惕。SA)患者中,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%以上
一、打呼噜不简单,从鼾声到呼吸暂停的危机
(一)普通打鼾 vs 病态打鼾
普通打鼾:因咽部肌肉松弛导致气流震动,声音规律。
睡眠呼吸暂停(OSA):鼾声如雷且不规律,伴随呼吸暂停(≥10秒),患者常被憋醒,晨起口干头痛。
(二)危险信号自查
✅ 夜间反复憋醒、频繁起夜
✅ 白天嗜睡、注意力下降
✅ 伴侣观察到呼吸暂停
✅ 高血压难以通过药物控制
二、高血压与打鼾的“恶性循环”
(一)缺氧激活“生存警报”
呼吸暂停时,血氧骤降,身体启动“应激模式”,释放肾上腺素、收缩血管,导致血压飙升。长期如此,血管弹性受损,形成持续性高血压。
(二)睡眠碎片化加剧代谢紊乱
反复微觉醒破坏深度睡眠,导致胰岛素抵抗、炎症因子释放,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动脉硬化。
(三)数 据 警 示
- OSA患者患高血压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。
-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,83%存在睡眠呼吸暂停。
三、双重威胁下的健康隐患
(一)心脑血管“连环爆雷”
- 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风险增加。
- 脑卒中风险升高2-3倍。
(二)全身器官受累
- 糖尿病、肾功能损伤、认知功能下降。
四、揪出“隐形真凶”
(一)初 筛 工 具
使用STOP-Bang问卷(评估打鼾、疲劳、血压等指标)或居家血氧监测。
(二)金 标 准 检 查
多导睡眠监测(PSG):记录呼吸、血氧、脑电波等数据,明确呼吸暂停类型及严重程度。
五、双管齐下打破恶性循环
(一)生活方式干预
-减重:BMI每下降10%,呼吸暂停次数减少26%。
-侧卧睡眠:减少舌根后坠。
-戒烟限酒:酒精加重上气道松弛。
-健康饮食与运动
(二)无创正压通气(CPAP)
夜间佩戴呼吸机,维持气道开放,显著降低血压(收缩压平均下降5-8 mmHg)。
(三)高血压药物选择
优先选用RAAS抑制剂(如沙坦类),可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。
(四)手术与口腔矫正器
适用于解剖结构异常者(如鼻中隔偏曲、下颌后缩)。
六、健 康 科 普
(一)健康科普
高血压患者若合并打鼾,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这一“隐形推手”,早筛查、早干预,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,更可能逆转难治性高血压,守护心脑健康,控制血压,从一夜好眠开始。
(二)科室地址:高县中医医院庆山路院区(新院区)七楼。
(三)健康咨询电话:0831—5325577。